分卷阅读166
板齐的……”
春娃总算是放了心。
想着自己那个歌唱家的理想,立马兴高采烈起来。
他想,等有一天爹和娘坐在第一排看他登台表演时,一定会为他感到自豪的。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拿着跳绳去院子里练习去了。
开学体检时,他的肺活量可是全班第一名哦。
妞妞刚满五岁。
对这个小娃娃也充满了好奇。娘说,她生下来时也是这么小,是姥姥一把屎一
把尿地把她拉扯大的,每天可辛苦了。
她糯糯地说道:“娘,等我长大了,要好好孝敬姥姥,还有姥爷……”
这话正好被姥姥听见了。
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
一转眼,秋娃满月了。
徐甜甜也出了月子。
这时候,她已过了三十三岁的生日。
瞅着镜子中的那一张圆脸,她下了决心,不能再要孩子了。
四个就足够了。
放在后世,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可现在,家家户户的娃娃都很多,也没觉得负担有多重?
解放后,国家很重视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每学期只要交一点书杂费就行了,还没有学费那一说。
娃娃们只要能考上,也没有上不起学的情况。
社会风气也很严谨。
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孩子学坏了。
作为家长,除了吃穿之外,倒不用cao那么多心。
前几年,厂里定了工资标准。
作为科室人员,她的工资虽然不高可也够用。
不过,也没啥闲钱。
每个月加上工龄和补贴能领到二十六块五毛,再加上抒文的津贴,一共有三十
九块。到了月底,都被吃干花净了。
可现在,看病吃药住院都不用花钱,也没啥可担忧的。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不是“五类分子”,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
只要吃饱了,啥都不用发愁,甚至比后世还容易满足呢。
爹看她这边紧张,就给贴补了一些。
这么一来,买缝纫机的钱已经攒够了。
她想,国庆节前就把缝纫机拉回来吧?
家里人口多,还是要节俭一点,才能过得更好一些。
更何况,做衣服也是一门手艺。
没准以后还能靠这个挣点外快呢?
第101章
*
国庆节前,抒文赶在星期天回来了。
吃了早饭,就和岳父一起去了百货商店,准备买台缝纫机。
机子的型号和样式,他和甜甜早就看过好几遍了。到了柜台前,就直接开了
票,交了钱。售货员给拆了封,还当场试了一下。
这是沪上出的,也是国内名牌,质量上没啥问题。
验了货之后,售货员又给包了起来。
还叫了店里的搬运工给搁在三轮车上,帮着运回家。
车子在前面走着,抒文和岳父大人在后面跟着。
如今,缝纫机属于大件商品,价格也不便宜。一路上,总有行人扫过来几眼,
羡慕不已。他自己倒不觉得,可岳父大人却是笑眯眯的,一脸得意之色。
还美滋滋地跟他说,翠翠说了,等学会了,先给他做条裤子穿穿。
他嘴上应着,心里直笑。
甜甜这是许了多少件了?
老早地就跟他说,要先给他做身棉布睡衣,在家里穿着舒服。还要给妞妞做件
花格子罩衣,还有冬娃和春娃的裤子,还有娘的褂子。
还说等熟练了,再给那边的爹和娘也做身新衣裳。
看样子,这队排得可真不短。
不知自己排在第几号啊?
进了院子,甜甜正扯着妞妞,等着他们。
见东西买回来了,就笑着招呼着,让工人把机子摆在当门的窗台前。
说那里光线好,做活儿方便。
本来,今天一早她也想跟着过去,可抒文要她在家里休息。说她才出月子,不
能累着了,得好好养养身体。
这贴心的话儿,听着暖暖的,她就在家里安心等着。
机子很快就架好了。
甜甜先坐下来试了试,空着蹬了两圈,倒是很灵便。以后,就可以轧衣服了,
想给冬娃他们改个军裤,可是方便多了。
抒文也坐下来,试了试。
可他笨手笨脚的,蹬不起来,只好笑着停了下来。
春娃早就围了上来。
见状,也一屁股坐上去想试一试,吓得甜甜赶紧扯他下来。嘴里还吓唬着:
“春娃,你这个机子贵得很,你手重,可别给娘弄坏了……”
“娘——”春娃赖在凳子上不肯下来。
妞妞站在一旁,拿小手戳着脸蛋,羞他。
抒文见了,就一把把春娃拤了起来,搬到了外间的椅子上。
这娃沉甸甸的,就像块石头。
想着,就把手放在春娃的脖颈上划拉了两下,做了个“杀猪”的动作。
这是跟甜甜学的。
她最喜欢跟冬娃春娃玩“杀猪”的游戏了。
每次娃娃们都笑得嘎嘎的,可开心了。
从这天起,甜甜一有空就坐在缝纫机前,蹬上两圈。
还找了几块碎布头,反复轧着。
对她来说裁剪、做衣服不算啥难事。
老早的,她就买了几本裁剪方面的书。还比葫芦画瓢,用旧报纸剪了几个衣服
样子,试着用针线缝了起来,熟能生巧,这样上手也快。
她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学会轧衣服。
十月三十一日,就是她和抒文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她想亲手备件礼物送给
他,让他也好好地开心一下。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当年,抒文穿着一身土黄布军服从战场上回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
可一转眼,已过了十年了。
她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而他呢,依然是那个戴着眼镜的
儒雅青年。
她想,只要心不老,人就不会老吧?
她和他就这么年轻下去吧。
*
“国庆节”之后,家里又多了桩喜事。
这天上午,徐永泰正在店里忙着,就被吴主任喊了过去。
原来,后勤上缺人,想把他调过去管后勤。
还跟他说,这是系统内部的正式调动,以后还可以想办法把户粮关系转过来。
这是桩好事。
徐永泰当场表示服从组织分配。
还拍着胸脯打着保证,一定要努力工作,绝不会辜负组织上对他的信任。
可他心里却直打鼓。
心说,前两个管后勤的,都被“下放”了。
春娃总算是放了心。
想着自己那个歌唱家的理想,立马兴高采烈起来。
他想,等有一天爹和娘坐在第一排看他登台表演时,一定会为他感到自豪的。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拿着跳绳去院子里练习去了。
开学体检时,他的肺活量可是全班第一名哦。
妞妞刚满五岁。
对这个小娃娃也充满了好奇。娘说,她生下来时也是这么小,是姥姥一把屎一
把尿地把她拉扯大的,每天可辛苦了。
她糯糯地说道:“娘,等我长大了,要好好孝敬姥姥,还有姥爷……”
这话正好被姥姥听见了。
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
一转眼,秋娃满月了。
徐甜甜也出了月子。
这时候,她已过了三十三岁的生日。
瞅着镜子中的那一张圆脸,她下了决心,不能再要孩子了。
四个就足够了。
放在后世,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可现在,家家户户的娃娃都很多,也没觉得负担有多重?
解放后,国家很重视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每学期只要交一点书杂费就行了,还没有学费那一说。
娃娃们只要能考上,也没有上不起学的情况。
社会风气也很严谨。
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孩子学坏了。
作为家长,除了吃穿之外,倒不用cao那么多心。
前几年,厂里定了工资标准。
作为科室人员,她的工资虽然不高可也够用。
不过,也没啥闲钱。
每个月加上工龄和补贴能领到二十六块五毛,再加上抒文的津贴,一共有三十
九块。到了月底,都被吃干花净了。
可现在,看病吃药住院都不用花钱,也没啥可担忧的。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不是“五类分子”,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
只要吃饱了,啥都不用发愁,甚至比后世还容易满足呢。
爹看她这边紧张,就给贴补了一些。
这么一来,买缝纫机的钱已经攒够了。
她想,国庆节前就把缝纫机拉回来吧?
家里人口多,还是要节俭一点,才能过得更好一些。
更何况,做衣服也是一门手艺。
没准以后还能靠这个挣点外快呢?
第101章
*
国庆节前,抒文赶在星期天回来了。
吃了早饭,就和岳父一起去了百货商店,准备买台缝纫机。
机子的型号和样式,他和甜甜早就看过好几遍了。到了柜台前,就直接开了
票,交了钱。售货员给拆了封,还当场试了一下。
这是沪上出的,也是国内名牌,质量上没啥问题。
验了货之后,售货员又给包了起来。
还叫了店里的搬运工给搁在三轮车上,帮着运回家。
车子在前面走着,抒文和岳父大人在后面跟着。
如今,缝纫机属于大件商品,价格也不便宜。一路上,总有行人扫过来几眼,
羡慕不已。他自己倒不觉得,可岳父大人却是笑眯眯的,一脸得意之色。
还美滋滋地跟他说,翠翠说了,等学会了,先给他做条裤子穿穿。
他嘴上应着,心里直笑。
甜甜这是许了多少件了?
老早地就跟他说,要先给他做身棉布睡衣,在家里穿着舒服。还要给妞妞做件
花格子罩衣,还有冬娃和春娃的裤子,还有娘的褂子。
还说等熟练了,再给那边的爹和娘也做身新衣裳。
看样子,这队排得可真不短。
不知自己排在第几号啊?
进了院子,甜甜正扯着妞妞,等着他们。
见东西买回来了,就笑着招呼着,让工人把机子摆在当门的窗台前。
说那里光线好,做活儿方便。
本来,今天一早她也想跟着过去,可抒文要她在家里休息。说她才出月子,不
能累着了,得好好养养身体。
这贴心的话儿,听着暖暖的,她就在家里安心等着。
机子很快就架好了。
甜甜先坐下来试了试,空着蹬了两圈,倒是很灵便。以后,就可以轧衣服了,
想给冬娃他们改个军裤,可是方便多了。
抒文也坐下来,试了试。
可他笨手笨脚的,蹬不起来,只好笑着停了下来。
春娃早就围了上来。
见状,也一屁股坐上去想试一试,吓得甜甜赶紧扯他下来。嘴里还吓唬着:
“春娃,你这个机子贵得很,你手重,可别给娘弄坏了……”
“娘——”春娃赖在凳子上不肯下来。
妞妞站在一旁,拿小手戳着脸蛋,羞他。
抒文见了,就一把把春娃拤了起来,搬到了外间的椅子上。
这娃沉甸甸的,就像块石头。
想着,就把手放在春娃的脖颈上划拉了两下,做了个“杀猪”的动作。
这是跟甜甜学的。
她最喜欢跟冬娃春娃玩“杀猪”的游戏了。
每次娃娃们都笑得嘎嘎的,可开心了。
从这天起,甜甜一有空就坐在缝纫机前,蹬上两圈。
还找了几块碎布头,反复轧着。
对她来说裁剪、做衣服不算啥难事。
老早的,她就买了几本裁剪方面的书。还比葫芦画瓢,用旧报纸剪了几个衣服
样子,试着用针线缝了起来,熟能生巧,这样上手也快。
她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学会轧衣服。
十月三十一日,就是她和抒文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她想亲手备件礼物送给
他,让他也好好地开心一下。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当年,抒文穿着一身土黄布军服从战场上回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
可一转眼,已过了十年了。
她总觉得自己还是那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姑娘。而他呢,依然是那个戴着眼镜的
儒雅青年。
她想,只要心不老,人就不会老吧?
她和他就这么年轻下去吧。
*
“国庆节”之后,家里又多了桩喜事。
这天上午,徐永泰正在店里忙着,就被吴主任喊了过去。
原来,后勤上缺人,想把他调过去管后勤。
还跟他说,这是系统内部的正式调动,以后还可以想办法把户粮关系转过来。
这是桩好事。
徐永泰当场表示服从组织分配。
还拍着胸脯打着保证,一定要努力工作,绝不会辜负组织上对他的信任。
可他心里却直打鼓。
心说,前两个管后勤的,都被“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