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门阀之上在线阅读 - 门阀之上 第8节

门阀之上 第8节

    第17章 仁主

    魏帝的问话虽然语气平和,却有如当头棒喝。

    刘炳沉稳回话:“再过半月,是左昭仪的生日,又逢元宵,昭仪是前吴主之妹。这些礼物中,本有备贺昭仪生日之喜的,只是前吴主有言,身为降国,不敢以沾天恩而过于张扬,因此特地先与陛下过目,再行定夺。”

    魏帝略微沉吟,但依旧没有理会侍者呈奉的那些礼品。他先看了元澈的书信,其中还有魏钰庭代拟的诏令书及部分陆氏亲党北迁事宜。“他们办事倒快。魏钰庭人也仔细,他在詹事府做主簿也有些年头了吧?”魏帝问。

    陈灿虽侍奉御驾不久,但对职官迁移总是比旁人要留心,此时抢先一步,对皇帝恭谨道:“陛下好记性,他原是先帝道武十四年生人,二十八岁入詹事府,从通事舍人任起,三年便升到了主簿,如今任主簿一职也有四年了。”

    魏帝点头,但仍追问道:“上次詹事府少詹升任,倒没见人提起他。”

    “他资历尚浅。”陈灿笑道,忽然见皇帝抬目注视,知道方才所言不慎,于是赶忙补救道,“如今旁的不说,詹事府詹事杜少恭已是花甲之龄,杨安、庾珹两位少詹年近不惑,杨少詹又是卫尉杨宁的胞弟,是陛下亲自指派的。再往下,两位府丞又都是在詹事府干了十几年的老人了。哪个不是他的前辈?”

    “朕还记得先帝在时常说乱世唯才是举。”皇帝道。

    陈灿一时语塞,此时刘炳稳稳接过话头:“詹事府的差事原不比御前要紧,所属东宫,又是清水衙门,所以论资历的风气重一些。”

    魏帝忽然笑出了声:“你指桑骂槐些什么,朕知道你比陈灿资历久些。朕也升你为正监不就得了。”

    “那奴婢便叩谢天恩了。”刘炳趁着魏帝还没有收回成命,赶紧行了个大礼。旁边的陈灿尴尬的撇了撇嘴。

    刘炳并不管他,依旧道:“原是奴婢糊涂,升迁本就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早知道,奴婢就开口求了。”

    魏帝似是想起了些什么,道:“那朕便再多一句话,杜少恭有些年岁了,转为太子洗马,清闲清闲吧。詹事一职便由魏钰庭补缺。”

    此时已有负责拟令的官员领了旨意,魏帝看完元澈的书信,拆开了压在下面的一封邸报。邸报皆由绣衣御史密奏,魏帝读完,先是皱眉。虽然自己有斟酌过元洸与陆氏婚事再议,但并未让太子代问。或许太子亦出于对弟弟的回护,这一次的越俎代庖,倒是无伤大雅。魏帝继续往下看。

    当看到邸报中所写陆氏的答语,以及绣衣御史偷偷誊抄的退婚答表时,魏帝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不得不承认陆氏这一番话说的极为漂亮,可以说是以降国身份应对的最好答卷。在天下人面前,陆氏一族通情达理,有信有义。而在他看来,更是表明了一种态度,陆家对魏国毫无芥蒂,即便受些委屈,也不会轻易撕破脸皮的。

    若这封答表正式上奏,那么长安的各个势力都会收到这样一个表态,陆家有自己的政治原则,亦有自己的处事底线。在如此被动的局面下,陆家竟能抢占先机,借由退婚一事率先发声,传达出自己的政治诉求,不可谓不高明。

    到底是江东豪族里杀出来的,身处绝境方见底色。想至此处,魏帝忽然觉得若真要退这门婚事,反倒可惜了。再加上陆衍之死确实有损魏国信誉,自己确实不应对陆家有任何贬损了,反倒应该加以褒奖抚慰。

    于是魏帝转头问旁边的陈灿:“如今那些旧国遗族可都还安分么?”

    陈灿小心翼翼对答道:“段氏鲜卑族、氐族、贺兰部经离散部众后,居住京畿周边,不过是为些牛羊田地争吵,倒也不敢有什么动作。燕国的慕容氏自从前燕主慕容放及其子先后故去,本家已经不在,旁支人丁稀少。赵国姜氏、鲁国冯氏、韩国张氏现居长安,姜氏如今得势,少不得跋扈一些。齐国俞氏……”陈灿不知为何魏帝今日问起这些事,因俞家的境况稍有些不同,拿捏言辞之际,一时语噎。

    “回陛下,齐国俞氏曾因牵涉先帝乳母家侵占临淄皇陵用地一案,所有男丁皆已被诛,其年幼子女皆充没为宫役,大多也在长安。”刘炳回答的行云流水,站在旁边的陈灿不由暗惊,后背上的汗珠划在脊上,冰凉刺骨,犹如刀割。

    魏帝听罢,不由得抬起头来多看了刘炳几眼。

    刘炳曾服侍过先帝,自己不过是看在他以往对先帝的忠心,才让刘炳以内侍副监的身份留在自己身边,正监还是选择了打小服侍自己的陈灿。刘炳一向小心翼翼,从不做任何越矩的事情,整天低头哈腰,连话也不敢多一句。

    刘炳越是如此,他越是懒得搭理,索性丢给他一个副职。一是给他个小小的教训,要知道宁静淡泊的代价是仰人鼻息,二来,跑腿传话这种事交给一个先帝老忠奴去做反而比权重势大的心腹要来的踏实。如今看来,这个老忠奴也有回心转意的一天,如此殷勤地接话,如同小孩子一般努力地向长辈示好。

    想到这里,魏帝心中略有一丝畅快,索性起了身,看了看刘炳身后奉上来的东西。

    吴国刚被灭,阖宫查抄,自然拿不出太好的礼物。前吴主和夫人所献在礼单上皆有注明,因东西繁多,只挑了几样呈到御前。剩下的就是那些世子、郡主们的礼物。真金川扇、银镶象牙箸、闽中佛手、贡米贡燕,都颇见心意。其余诸物,第一眼看上去还算尚可,细看就有些差强人意。尤其是最远处盘子拖着的一对银镶白玉镯子,玉的成色原不是很好,且非金镶,镂花样式也是几年前时兴的双雁卷草,内宫女眷早就看嫌烦了,富贾之家只怕都不屑于戴。

    魏帝笑了笑,道:“倒是难为他们了。都送到陆昭仪处由她挑选便可,贵重与否是其次,心意最重要,只当解昭仪思乡之情。”

    刘炳附和道:“陛下用心良苦。陛下若要解昭仪思乡之情,不如借这个当口把陆家的人迁到长安。陛下平定赵国时,将赵国姜氏一族悉数迁入长安,才使平原民变半月之内平复。陛下的这些举措,朝野无不称赞。如今吴国刚降,留在建邺,只怕一些残留的势力会搅得江左不安。陛下何不效仿前法,防患于未然?若楚蜀等国见陛下仁德,又何愁归心不生?”

    魏帝笑容微展道:“那就依前赵保国公故事,只赐嘉号无封地,封前吴王陆振为靖国公,出任京兆尹,迁居长安。”

    拟诏,备案,发书,将作大臣斟酌敕造国公府之事,太常、大行令着手册封仪式的准备。一时间,宣室殿的人往来不绝。刘炳带着一众内侍走出了宣室殿的大门,看也不看陈灿一眼,仿佛对他已经并不十分在意了。他很清楚,长安城内的势力更迭就如同这来往的人一样,如浪如潮,永不停歇。

    第18章 阴雨

    次日元澈醒来,天已经大亮了,因往长安的奏本均已发出,这几日除却几个州郡相继请降,并无其他事务。他信步沿着抄手回廊转了一圈,南国冬暖,再大的雪隔夜便化,见无雪景可以赏玩,遂回到暖阁中命人传了早饭。

    周恢在旁侍奉,先盛了煿金煮玉粥予他,又拣了干蒸鸭、煨木耳、香蕈置以青瓷小碟之上,供以佐粥。

    元澈用了一勺粥,冬笋和面拖油煎过,色泽金黄,甘脆可爱。他心中喜欢,一连吃了多半碗,方想起什么,问周恢道:“五皇子昨日仍在宫内歇下了?”

    周恢回话:“回殿下,魏主簿昨日便将新的文牒送过去了,又着人拨了卤簿。五皇子夜里便出发了,倒也没耽搁。”

    元澈点点头:“五皇子出质有功,回京的排场必要妥当,莫要引起物议才好。先前是孤疏忽了,魏主簿陪着孤熬了这一宿,竟还强撑着为孤周全,委实辛苦。”元澈想了想,下令道,“你捡几样点心,亲自给魏主簿送过去,让他下午歇半日,不必在公署祗应了。”

    待周恢领命去了魏钰庭处,元澈回内室换了身衣服,待出门时,已是一身紫绸襕袍,金冠玉带,外披一身羊绒里子的玄色鹤氅。他身材极高,迎风而行时,衣袂翻飞,却非瘦弱的谪仙之态,而是如玉山将倾,迫而临之,颇有堂堂廪廪之感。

    “去重华殿。”

    重华殿原本是吴宫西南最华美之所在,但两年前经历一场大火,大殿内外多有损毁。经过一番修葺之后,外面已是亮丽一新,朱甍画栋,飞宇承霓,不逊于先前,但殿宇内却早已不复往日光景。

    宫档原有记载,重华殿内大柱及窗棂皆黑漆错金,更有数百样精美玩器。而元澈步入重华殿时只见得数样制式简单的床榻桌案,珠帘帐幔与寻常富庶之家无异。不远处,几名侍女正在蹲在数只大箱子前,将里面存放的东西一一过目检查,却不过是一些半旧的素色褙子,几件罗衣,绸罗、绉纱帕子各几方。

    冯让忖了元澈的脸色,便让这些人在殿外等候。

    元澈将殿内上下瞧了一回,瞅见睡榻里的小木几案上放着一尊金鸭香炉,便打开细瞧。对冯让面上的尴尬之色视若无睹,他拾起香箸,又将里面的香灰拨弄了一番,方才开口:“找到些什么没有?”

    冯让道:“回殿下,符契、文牒均不在此处。”

    元澈对此结果毫不意外,陆昭没有泼天的本事接触到周鸣锋身边的人,符契八成还是在华林园内。至于文牒,若元洸所说属实,陆昭窃走,必然是用在了外逃的人身上,比如陆归。亦或是之前曾报过,但他当时并没有在意的那名陆昭贴身侍女和老吴王的贴身侍卫。种种迹象联系在一起,元澈也对发生的事掌握了个大概。

    冯让试探问:“既已得知有人假借五皇子的文牒出逃,殿下可要传令封锁渡口关隘?”

    殿外响起了一声闷雷。

    元澈抬头看着上方高耸的斗拱重栾,没有了描金彩绘,朱丹画碧,触不可及的穹顶如幽冥,如深渊,思之如惘,望之生寒。

    元澈起身,抚了抚沾尘的衣摆,这才道:“南下余杭的路由咱们守着,京口重镇如今有蒋都督接手,也不必担心。若是陆归过大庾岭走赣江……呵。”元澈冷笑一声,“那里养不活军队,只当他徒留一条命罢了。”

    “华林园搜查的有结果了?”元澈问了一句,然而看冯让的神色便知道并未捞出什么东西,于是道,“那东西巴掌大,天泉池水又深,这不怪你。依孤看,倒是可以再去一趟铸铜厂。”说罢将怀中的那枚符契连同方帕,一齐丢给了冯让,“嘴紧着些,他们的耳报神可厉害着呢。”

    冯让看了看手中的符契,立马会意,再抬头时,只见元澈已经出了重华殿,径直往泠雪轩去了。他抬头望望天上,只见浓云如墨,如排山倒海之势积压过来,只怕要有一场大雨了。

    元澈行至半路,豆大的雨点便顷刻泻下。周恢不在,侍奉元澈的两个小内侍皆是新挑上来的,匆忙之下并不曾带伞或预备车舆。一时间两人一个去取伞,一个去传车驾,倒把元澈一人晾在廊下。

    元澈并不懊恼,似是贪恋江南雨景,又兼路途不远,便独自一人继续往泠雪轩走。他心中有事,不知不觉,竟一股脑地走到了泠雪轩东边的暖阁。

    因出战在外,在长安侍奉元澈的宫人处周恢以外都没有带来。元澈又不常在东暖阁,因而此处也无人侍奉。他推开门,湿了半透的衣衫经堂风一扑,只觉寒冷刺骨。好在暖阁里炉火正旺,元澈便坐在一张小杌子上烤了一回火,之后解下氅衣。

    他取了银丝熏笼置于炉上,香箸、隔火俱是现成。随后又解下荷包,取出一枚白檀香,放在隔火片上。雨过天青色的皓纱帐从榻前解下,覆在熏笼上,最后将氅衣在隔纱上铺开。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熏衣的角度,生怕动作太大,让炉内的炭火灼伤衣物,与衣物下那层薄如蝉翼的皓纱。

    等待的时候,元澈便从多宝阁随意寻了一卷书,斜靠在睡榻上翻阅。不知是室温太暖,抑或是阴雨天气总令人困倦,他没读几行便睡着了。梦中依稀感觉摇摇晃晃,似有江涛之声,又有船橹碰撞之声。

    不知过了多久,元澈只听见有敲门的声音,他恍惚中问门外是谁,但并无人回答。只听那敲门声渐渐急促,船体摇晃的更加厉害,元澈忽觉失重,猛地醒来,敲门声依旧。他才发现是周恢一干人等在暖格外,一边敲门一边喊殿下。

    元澈开了门,见周恢已是满头大汗,道:“孤不过是小睡一会儿,急什么。”

    周恢被撅了一回,不敢多言,只指了指天。冬日原本黑天早,今日又缝大雨,看现在黑漆漆的天色,只怕也近傍晚了。

    “居然睡了这么久。”元澈不愿当着风口,转身重入阁内,“冯让来过没有?”

    周恢道:“冯将军就在外面廊下候着呢,有些时候了。”

    “传吧。”元澈说完,坐到镜前正了正衣冠。周恢命人通传之后,又伺候他盥了面。没过片刻,冯让入内,手里拿着一纸图样。

    元澈笑问:“如何?人找到了?”

    冯让道:“殿下英明。末将去铸铜厂打听宫里是否有人拿图样来打东西,铸铜厂的厂司还真想起来了。会稽郡主曾拿了这副图样子来,铸铜厂的工匠虽觉得有些不妥,但因为郡主常在台城走动,行个方便而已,就答应了。如今人证、物证具在,不怕她不认。”

    如今符契、布防图的字迹、调取炸药的时间,乃至于投降前,陆昭从未离开台城的事实,样样都对得上。

    冯让素知元澈对陆昭执着过甚,但仍旧把心中的话和盘托出:“恕末将直言,她原为吴国余孽,此战又失去了最亲近之人,心中自有怨恨。况且她又一向冷漠无情,早年间亦伤过殿下,何况今时今日?这一次她失了手,但若殿下留之纵之,难免……”

    元澈抬手示意冯让不必再言,然后对周恢道:“去备车舆。”

    周恢觉得冯让的话很是在理,然而见太子一副一意孤行的样子,心中焦急万分:“这天气,殿下要去哪里?”

    元澈拿起了熏炉上的氅衣,转手披在身上,系好了带子,大步流星,夺门而出。黑色的氅衣如同晦暗的天幕,簌簌的风声中,他念出的三个字依稀可辨。

    第19章 冰释

    依居丧之礼,服丧者晨昏各哭祭一次,饮食用度,每日不过两溢糙米。傍晚哭祭完毕,陆昭只觉得昏昏沉沉,周身发冷,便先合衣卧下,听着雾汐用银铫子煮粥的声音,渐渐睡去。不知过了多久,只闻窗纸飒飒,雨声簌簌,陆昭倦意未消,依旧阖着双眼问道:“雾汐,外面下雨了?”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炉内炭火的声音。

    片刻之后,方有一个男子温润而低沉的声音:“嗯,下雨了。”

    陆昭从朦胧中惊醒过来,勉强坐起身,见元澈坐在炉火旁,正含笑望着她,便起身行了个礼,问道:“殿下,雾汐呢?”

    “这里太冷了。”元澈道,“我让她随周恢去取些炭火和炉子来。”

    陆昭点点头:“既如此,殿下有什么话便问吧。”

    “我是有话要问。”元澈抬手指了离自己不太远的一只褣簟道,“你先坐下,这次我们可以好好说话。”

    陆昭见他今日说话并不自称孤,且语气温和,虽然诧异,却也稍感心安,于是依言坐下,语气减了几分冷淡,却依旧防备:“殿下请问吧。”

    待陆昭坐下,元澈方才发现几日间她已经瘦了好些,原本脸颊上少有的丰润之处,也消失不见。她身着齐衰服制,不施粉黛,头上仅挽了支白玉簪子,细洁的颈在交领处只露出一小段,仿佛甜白釉里渥着寒冰。灯光下,白色的麻布与其面容相较,反倒晦暗。眼尾因几日哭泣留下了淡淡红痕,好似露染啼妆,明姿艳质,不可描画。

    元澈看着她,只觉得如此平静地相对而坐,似是曾在何时经历一般。待回过神来,方才将一张布防图和一枚锃亮的符契从袖内取出,摆在桌上,道:“你做的事情我已经都知道。你很聪明。虎符、符契,样样都脱了手,让人拿捏不住你的错处。你暗中联络沈氏及江南世族,在石头城下向我发难,几乎保全了所有与你家相关的世家网络。你偷了元洸的文牒,给了你的兄长,助他出逃,也是早早谋划好的。”

    “我曾想,不过是十六岁,做到如此滴水不漏,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大概是有几分冷漠,几分狠戾,再有那么一分的天赋。可饶是如此,我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如今我看你住在这里,日日不过食两顿清粥而已,身处穷庐,枕石卧苫。若不是做戏做的太好,那便是对死去的亲人有几分真情在了。陆衍的刀还收在你那里吧?”

    陆昭原本镇定自若,听到此处,心跳仿佛停了半拍。

    元澈佯装不查,笑着道:“我已经命人去旧苑找了,想来不日便可以找到。那枚虎符,我想大概你已经放入棺里了。到了大殓之日,盖棺定论,自与你无关。可那把百辟刀,是陆衍的珍爱之物,如今却不曾入棺。以你的手段,将刀带到这里,并不困难。唯一使你这么做的,是因为杀害陆衍的元凶还在这个世上。我说的对吗?”

    两人相对,沉默良久。

    “对不起。”元澈道,“我曾应允你的报答,并没有好好完成。”

    这一刻,清冷的凤目终于抬起,许久不曾映射于她眼中的明明烛火,终于照亮了那汪平静多日的潭水,恍惚间好似尚有粼粼波光。

    元澈道:“若还有什么可以补救的,我想,大概也只有这个了。”说完,他摊开掌心,是另一枚符契。

    “这也是我偶然从周都督那里得到的,我想他应该也是一头雾水。你命人去偷袭魏军大营的时候,烧了档案,拿走了虎符,却怎么也找不到火器局的符契。于是,你只能去铸铜厂,让他们按着图纸,重新铸一个给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要把虎符带到陆衍的棺椁里,但火器局的符契却要扔在河中,因为这枚符契原本就是多出来的。我想,周鸣锋身边的亲卫随侍,你大概没有机会染指吧。”

    这一次,陆昭看向元澈,平静地点了点头。

    此时,窗外忽传来一阵闷咳,那声音极其细微,咳者似乎捂着嘴,极力减小发出的声音。陆昭神色一凛,轻轻摘下了身边那只描彩宫灯的碧纱罩笼,将里面的烛火吹灭了。之后起身,又将房间内其余烛火悉数吹灭。待走到火炉旁,见元澈已经拿起那只烹茶用的注水瓶,一气呵成,将炉内的余火也浇灭了。

    此时房间内一片漆黑,透过窗纸,外面的光景一目了然。一个身影迅速从窗边消失,踏风乘雨,急匆匆地跑开了。

    陆昭望着方才有人影的地方,道:“殿下不该让雾汐与周恢去取炭火。”

    似是因未曾预料的默契让彼此又卸下了一层防备,元澈温和而笑:“雪中送炭也未必就是炭火。”他解下氅衣,丢在陆昭怀中,“这里虽冷,但请你暂时忍耐,等一等吧。”

    陆昭此时将元澈的布置猜出个大概,却并没有将那氅衣穿上,反倒还给了他:“既如此,那么烦请殿下移步景阳殿。”

    元澈诧异,道:“是有什么事情?我可命手下人去做。”说完又补充道,“我不是不想走的意思,只是想弄清楚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