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的1979在线阅读 - 148、电话

148、电话

    李和一个人在京城里探头探脑,日出而息、日没而作,仰望头上的星空的同时也仰望着这座城市,从这里看全国都是基层。

    他只希望自己不要被一泡尿憋死,也不要被谁一指头给废了。这就是他的道路,也是他所希冀的平安。

    子曰:吾有旧友吊似汝,而今坟草丈许高。

    张老头一大早又扯开嗓门喊李和接电话了。

    李和以为是于德华的,就匆匆忙忙的去接电话了,结果一接过来居然是沈道如的。

    “我人就在深圳,所以就直接给你打电话了”,沈道如在电话拎如是说道。

    “去深圳干嘛?”,李和故意把电话线扯远了一点,旁边都是一圈闲的蛋疼的老爷们耸着耳朵听他讲话呢,他想着躲得远远的。

    “招的人越来越多,不能都闲着啊,我们不是想着扩展业务嘛。我们就想着跟于德华一样,来做外贸,我带了几个人今天就是来一家电器厂考察看看,你觉得可行不?”。

    “恩,可以”,旁边的老头还在李和旁边转了圈,李和电话说什么都不方面只得对沈道如含糊其辞。

    再说,此时做外贸他也不会反对,反正要不了多少本钱,亏钱的可能性也不大。而且没有比在香港做外贸更有优势的了,此时的国内尚未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经济地位也未被国际认可。

    虽然此时香港已经不再是内地对外的唯一窗口,但是关税的优势内地还是无法比拟。

    香港早在1948年就加入了关税协定,国内要出口一般都是通过香港中介商或者在香港注册公司,这样出口欧美等西方国家可以避免惩罚性关税,保证顺利出口。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香港想不发达都不行。

    “我们之前收购的物业已经涨价了,还是交给波士顿银行评估的,总价在4500万,可以贷给我们五成,大概在2200万左右。我们想预留200万做外贸,你看怎么样?”,沈道如在电话里滔滔不绝的说道,“我们有不少员工都是有外贸从业经验的”。

    李和看了一眼旁边的人,真是很碍眼,他要是张口几千万,闭口几千万,旁人真会拿他当神经病的。

    脑子灵机一动,迅速切换到了英语频道,老子用英语,你们反正也听不懂!

    “用英语说吧,你说的我都同意。那就赶紧把贷款办理好了。日经指数入仓2000万,留三成的头寸,15倍的杠杆,还是用波士顿银行的户头”。

    他也算计好的,只要他的记忆不出错,留足富余的头寸,小波浪的震荡跌幅就不足以让他爆仓,他剩下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了。

    他也没机会从电脑上开大图,看不到每日的盈亏,心里反而安静点。不看盈利数额,只看价位有没有走到预期的地方,亏损时候止损打在支撑阻力位上,不管到底多少钱。

    听到李和这口标准地道的英语,沈道如愣了愣,作为伦敦政治学院的高材生,他当然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没有想到李和的英语也能这么好,一想到李和是大学老师,心里也就释然了,“好,我知道了,所有的手续办好,我会把文件邮寄给你签字”。

    李和问了一些关于域名注册的事情,奈何还找不到一家靠谱的域名管理商,注册域名的事情也只得暂时作罢,哪怕能注册上了,也早晚不是他的。

    等挂了电话,给了张老头2毛钱。

    一直坐在门槛上闷不做声的秦师傅却突然道,“你做什么生意啊,一下子就是几千万?”。

    李和打了一个激灵,竖起浑身汗毛,这老头用的是英语。

    李和道,“秦师傅,你懂英语?”。

    他不淡定了,这是从哪里来的扫地僧啊。

    张老头笑着道,“李老师,你这闹笑话了不是,这巷口里谁不知道秦师傅退休前是印书馆的翻译”。

    秦师傅道,“要不我背莎士比亚给你听听?”。

    李和尴尬的笑了笑,“不用了,不用了,你老深藏不露,佩服,佩服。我就给一个在深圳的同学做段翻译,他们是做出口的公司,没什么的”。

    秦师傅笑着用英语说道,“没事,我什么都没听到,谁也不会说,你放心吧。搁早些年你这就是通敌了”。

    “谢谢你了,秦师傅”,李和忙不迭的谢道。

    旁边的人不知道这两个人咕哩呱唧的说什么,仔细听也听不懂,待李和走了,才把秦师傅围着了,询问两个人聊了什么。

    “能聊啥,他问我早上吃了什么,我说吃了包子,rou馅的”。

    李和满脸通红的回到家,这件事告诉他一个道理,莫装逼,装逼遭雷劈!

    今天常静家里搬家,新买的房子离这里没多远,也就过两条街口。

    宅子不大,就三间房也没60平,拉了小围墙,所谓的院子都没一尺来宽,拐角搭了个厨房,出门就是街口。就这样的房子一家人也是高兴坏了,跟以往住的地方比也是天上地下的区别,还是让不少人家羡慕坏了。

    搬好家之后,常静又从旧货站买了不少的旧家具,又找人图了一边漆,家里也看着光亮了。

    冯蕊老早就过来喊李和过去吃饭,算是给乔迁添喜。

    李和也没上份子钱,把从老家带的咸鹅捎上了一只,算加菜了。

    冯家老太太看到李和亲切的不得了,“你客气啥儿,来了什么都不用带,咱还没谢你呢”。

    她的命根子,她的大孙子,就是靠着人家呢,都不知道怎么谢呢。

    好像客人只有李和一个,常静看出他的疑惑,笑着道,“我们摆酒的时候,都是街坊邻居请吃了两桌,你还在老家没来呢”。

    李和道,“这多么菜,也太浪费了”。

    为了他一个人治了这么多菜,他有点不好意思了。

    “咱不是人啊,都能吃,浪费不了”,老太太拿出来一罐子的米酒,倒给李和,“你既然不想喝酒,那就试试这米酒,都是我自个造的,你尝尝味道,温补的很”。

    李和尝了一口,甘甜醇香,非常喜欢,“好喝的很”。

    老太太道,“我老娘那才是做的好呢,我也才跟在后面学了一点,她解放前那会就是靠卖米酒养我们三孩子,买的人都是乌央乌央的”。

    李和道,“做的这么好,都可以开市去卖了”。

    老太太好像有点心动,嘀咕道,“能卖的出去吗?”。

    李和道,“估计人家抢着要买呢”。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李和走后,老太太就琢磨怎么卖米酒了。

    她要给大孙子存结婚钱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