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赠你一夜星空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06

分卷阅读106

    太好。”

“你难道想半夜偷偷来?”李泽文笑着反问。

“当然更不好,好像真的成梁上君子了。”郗羽就算再怎么没经验也知道这方法不可取,“我只是觉得,教授,让你为了我的事情触犯法律,真的……很对不起你。”

这位好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还真是有意思——李泽文再一次感受到了郗羽与众不同的地方。

当然,他也不会瞒着郗羽,他会解释。

李泽文平稳道:“这么说吧,如果通过公开渠道能获取到某些信息,我当然不会触犯法律;但可惜的是,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都是秘而不宣的,为了拿到一些有用的资料,我不介意在法律无知无觉时稍微越过法律的边线。这次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他说着,伸出手帮她理了理头上那个比较可笑的沐浴帽,微微一笑:“所以,不用担心。”

这时某房间内传来蒋园的声音:“在这里,你们进来。”

两人循声进入房内。

“这里是书房,潘越的日记如果在的话,就肯定在这一间。”

这是套二室的房子,一间卧室,一间书房。书房是最好的一间房屋,面积虽不大,但朝向极佳,窗帘外是个比较宽阔的阳台,正对着一株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有效挡住了来自其他宿舍楼的目光,三人可以放心的拉开窗帘不再用手电筒照明了。

整个书房陈设不多,窗边的一套绘图桌椅就占了整个房间三分之一的面积;绘图桌和墙壁的间隙里是个简易的收纳箱,里面起码插着数十卷图纸。收纳箱旁边则是一壁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放了大半个墙壁的书,从到、从到,从到;书架上没有放书的地方,则摆放着是一些零散的小件:奖状、奖杯、镇纸,笔筒……还有一些书房文具,最大件的就是一个书包,毫无疑问,是潘越的。

“……是潘越的书包……这是潘越的奖状……这些书全都是潘越的读物……”郗羽轻声说。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爸爸把儿子的东西都保存得很好,即便儿子已经去世很多年了。”蒋园唏嘘不已,“我们要找日记吧?可以动手了。”

“先拍照。”李泽文说。

蒋园“咔嚓咔嚓”拍了一通:“明白。”

好在这个书架不是开放式的,有玻璃窗,书架里的灰尘不多,可以比较放心的查看而不用担心每翻一本书就会引发灰尘风暴了。

因为知道这里不会有人来,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三个人有条不紊检查了书架上的物品——蒋园悉心向传授郗羽如何翻看别人的资料最后回复原装的技术,让郗羽深感术业有专攻。

第71章

他们成效斐然,刚开始工作后不久,蒋园就找到了潘越的手机。

在书架上的一个收纳盒里放着潘越当年的手机和充电器,虽然这款手机是如此的陈旧,陈旧得仿佛上个世纪的东西,但接上电源后伊然可以顺利开机,手机里没有SIM卡,基本信息还有显示。潘越的手机看来不常用,只保存十多个人的联系方式,都是家人和老师,还有一个孟冬;通话记录很单调,大部分都是和潘昱民的通话记录,基本上每天一次,通话时间通常超过10分钟,除了和父亲的通话记录,还有一通和他班主任邓玉梅语文老师周宏杰的通话;短信是最少的,整个手机里存储的短信不超过十条,大都是给他父亲发的,基本上都是书名,说自己要某某书,请爸爸买回来。这台手机充分说明了潘越和绝大多数学生比起来都更靠谱一些——相比玩手机,他更喜欢看书。

他们在书架的第二格找到了潘越的日记并拍了照。整整齐齐的十本,被潘越的父亲放在一起。除此外还有课堂笔记本和作业本,厚度起码有二十厘米,充分展现了一个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流下的汗水。这些不过价值不大,李泽文看过之后放弃了拍照的打算。

“也不是不能理解他爸爸,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保存下来。”蒋园翻着日记一张张拍照,轻声道。她动作熟练,翻页和拍照速度配合得当,只要有心还是可以看清字句。

“是啊,我家还算保存得比较多,但我中学之前的笔记本也都卖了废纸……”

“所以还是要有钱,房子多。你知道我之前调查过一个作家,他专门买了好几套房子专门用来放读者来信。”蒋园说,“人这一生需要和制造的东西还是挺多,衣服鞋袜,学习资料等等,普通家庭就那么几十平米百来平米的房子,根本只装不下那么多的过往历史,也只好卖废品。”

随后一行人仔细查看了书架上的图书——书架上的书挺多,大都是名著,从一千零一夜到福尔摩斯,从巴尔扎克到海明威,一套英文版哈利·波特系列就在书架的第二层,只有一到五卷。他没能看到后面的结局。

“这里有一些诗集,比如、,但没有其他的英文诗集,至少没看到英文原版的诗歌选集。”郗羽说。

“是。”李泽文的目光扫过书脊,简短回答。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歌可能许多英国文学书里都有收录,但潘越的藏书里,一本都没有。那么,潘越是如何接触到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诗歌并将之翻译成了中文?

两个可能答案是:他从某处借来了一本书,然后他还了回去;从某处借来了一本书,他去世后这本书被人悄悄取走,和他那个消失的素材本一样。

是的,潘越初中阶段使用的素材本也没找到——众人翻遍了书架也只找到了他小学阶段使用的素材本。

这本素材本和日记本外观相似装帧相仿,书页的纸张也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素材本厚很多。根据素材本里的几个时间段可以判断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掌握了养成了整理素材的习惯。

写作这种事情,古今中外都是一回事,都要从模仿开始,当你在一本书里看到了精彩的句子时,恰好这个句子又能表达你的心灵感悟,难免就会想把它抄写下来。潘越的情况也不例外,摘抄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名人名言,比如高尔基和到法布尔,有古代诗词,从李白到苏轼,有精彩的场景描写,写人写景写物。

这书房的三个人都是量极大的专业人士,李泽文尤甚;而做这本笔记的潘越当时还是小学生,的范畴基本上都是“经典名著”一类,因此这本摘抄的素材本的内容,三个人几乎都可以看出来历。

李泽文说:“不用拍照了,价值不大,没有原创内容。”

“可惜没有初中的素材本。”郗羽说,“这个应该重要一些。”

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