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
都省略了,哭着点头,“好……好……”闻道远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像是揉碎满天的星星了,光芒都落在里面。他高兴地像是一个赢了糖果的小孩子,翘起尾巴四处炫耀,“阿宇……娘子……阿宇你……是我的……娘子了……”这一句话似乎耗尽了他半生的力气,连眼睛里的光彩都迅速黯淡下去,荀宇语无伦次地抽噎,“是……嗯……你的娘子……我是……”“阿宇……对不起……我爹他……”闻道远捂着胸口缓气。荀宇来回抚摸他的胸口,“别说了,我不怪你,我知道你不知道……”闻道远握住他的手,痛苦道,“我知道……可……我不能……伤害……害我爹……对不起……”“……”荀宇愣住,刹那间闻道远的眼神越发涣散了。“可……大哥……是无辜的,还有……jiejie……jiejie……肚子里的……孩子……”闻道远挣扎着抓紧荀宇的袖子,“救救……他们……求你……答应……”“我答应,我答应。”荀宇回神,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得了承诺,闻道远吐出一口气,“谢谢……唔……”血线从他的唇角溢出,荀宇用手抹去,不小心碰到他的鼻息——已然气若游丝。荀宇浑身的力气霎时被抽干,几乎要瘫倒在地,他搂住闻道远,“求求你不要再说话了,我们去看大夫,太医,太医在哪儿……”“没用了……阿宇自己就是大夫……不要自欺欺人”闻道远动了动手指,勾住荀宇胸前的青丝,“我真高兴……阿宇……娘子……可不可以……最后……叫我一声……淼淼……吻我……吻我一下……”“淼淼……淼淼……淼淼……”荀宇慢慢俯身,唇轻轻落在他的脸上,泪水滴落,冰凉咸湿,模糊了两人的世界。“……”阿宇……娘子,我要离开了。爹,孩儿要先走了。阿娘,淼淼来找您了。闻道远满足的合上眼睛,指尖青丝勾缠,扯痛了谁的心。“啊——远儿——”闻鹤痛吼一声,挥刀自刎。“阿弥陀佛——”“闻施主与我佛有缘,恳请王爷恩准贫僧带他回远归寺安葬。”“他是反贼之后。”“王爷是不世明君。”“……”“准了。”“阿弥陀佛——”佛号声远了,怀里空了,世界安静了,荀宇都感觉不到了,他只想好好的睡上一觉,太累了……第47章(修)四十七只小傻瓜闻相死了,皇帝死了,皇后“活”了又死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叛乱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结束了,却留下许多后事儿。帝后薨没,魏王登基,大赦天下。闻相一干同党贬谪的有,罢免的有,却都没见血,就连闻家长子也只流放了千五百里,到西海岸钓鱼去了。一时间,陛下仁慈的名声传遍了齐国上下,仿佛印证了慧能和尚不世明君的箴言。至于荀宇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当日在场的人大都猜到了,却都把嘴闭得严严实实……毕竟未来太子和反贼之子有一腿,借他们十个胆儿,也只敢烂在肚子里。没错,魏王在登基的第一天,就宣布要立荀宇为太子,具体情形如何,让我们回到那一天。先帝和先皇后薨没(殉情)了,平王和宁王英年早逝(被人谋害)了,魏王理所当然、当仁不让的在百官的簇拥下坐上了太极殿的龙椅,成为大齐的第四代帝王。新皇先歌颂了先皇和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表示为了继承他们的遗志,三年不改制、不换元、不纳后宫,但在群臣的磕头跪请下,将三年改为一年,但充实后宫还是三年后再说,毕竟他身有两重重孝。接下来,他嘉奖了在叛乱中忠心不贰的诤臣,痛斥了见风使舵的佞臣,敲打了所谓中立的庸臣,直说的众人三呼万岁,痛哭流涕,惴惴不安,才下令明年加考恩科,百官齐呼“圣上英明”。最后,他带着众臣展望了一下齐国的美好未来……使民无饥无寒……老有养、幼有依,青壮有业……举国安定而天下大同也。诰文篇幅很长,用词优美,想象丰富,总结起来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顺便影射一下齐国一统三国、称霸寰宇的野心。李英念得很激动,下面人听得更是热血沸腾,好像那画面就在眼前了一样,再次齐呼“吾皇圣明”。前朝的事解决完了,该处理一下后宫的事了。王妃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没能登上后位,被封为贵妃,且因没有封号,暂以姓称之为吴贵妃。柳侧妃被封为淑妃,胡夫人因育有大殿下被破格封为贤妃,李夫人被封为昭仪,亦没有赐号。对于这道看起来诡异又奇葩的圣旨,前朝后宫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贤妃和李昭仪得了便宜自不会卖乖,但吴贵妃和淑妃也闷不吭声地领旨谢恩,连他们朝堂上的父兄也低头装鹌鹑,就耐人寻味了。一些看出眉目的大臣暗暗摇头,果真是一步错步步错,不知吴家投靠暗主、柳家摇摆不定的时候,是否料到今日尴尬的场面,可惜了二殿下和三殿下,怕也要受他们牵连啊……早朝进行到现在,已经可以圆满结束了,魏王却在起身之前扔下一道惊雷,“朕决定立皇长子宇为太子。”话音落下,满朝哗然,连荀宇都惊了一跳。片刻后呼啦啦跪了一地,百官以头抢地,恳请陛下三思,七嘴八舌的各抒己见。说了半天,无非三种态度,赞成的,反对的,中立的。赞成的少。除了太尉肖谨之,就是几位跟荀宇一道回荥阳的潞州军将领,荆娘儿、巩莽子,还有荀宇没想到的净月先生,末了再加上一个胡小舅。胡小舅在尹州护驾、跟随李英千里调兵,也算立了一功,刚被封为从七品翊麾校尉,不过今天赐封是例外,明天他这个七品小官就没资格上朝了,所以不过是充数罢了。中立的也少。大多是科举出身、不想或者没能站队的“纯臣”,认为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不必早立太子……瞧人家这话说得多有水平,谁也不得罪,还顺便拍了皇帝的龙屁。至于反对的,那就多了。以吴家为代表的支持三皇子佑的世家一派,以柳家为代表的支持二皇子康的一派,这下都不装鹌鹑了,纷纷劝皇帝三思,当然他们的说辞是五花八门的。“大皇子非嫡。”这是吴家。“大皇子体弱。”这是柳家。“大皇子与闻家过往甚密。”这大概是缺心眼儿家。当然,这兄弟还可能是荥阳城外直击过现场的幸存者,心里藏着大殿下是断袖的秘密